锔瓷匠人颜鹏力:修的是瓷,也是“情”_小恐龙蜘蛛池
关闭引导
锔瓷匠人颜鹏力:修的是瓷,也是“情”
2024-11-25 02:26
小恐龙蜘蛛池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19日电 (李明非)中国有句古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便是锔瓷。锔瓷是一门民间手艺,用于修复破损的瓷器。用金属“锔子”将碎片粘合在一起,使瓷器恢复原状。那些独具匠心的匠人们会把“锔子”打造成符合破损瓷器的造型,比如蝙蝠、花卉、昆虫等,它们都被匠人们赋予了对生活美好的祝福。

  锔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这门手艺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经验,锔瓷师傅通常需要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这项技术。在新疆“90后”姑娘颜鹏力看来,锔瓷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近日,记者来到颜鹏力的工作室,打磨声,敲打声此起彼伏。伏案工作的颜鹏力正在加热一块铜板,她说:“一会要进行淬火,这样做是为了使铜板更加柔软,更容易将其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热爱是坚持的动力

  说起颜鹏力的锔瓷事业,那要追溯到2014年,当时的颜鹏力在网络上看到原本残破的瓷器,被锔瓷匠人修补后,重新焕发出光彩时,激发了颜鹏力浓厚的兴趣。她说:“因为以前也没见过,就觉得锔瓷好美,在陶瓷上面还能做这种镶嵌。”从那一刻起,颜鹏力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这项技艺。于是,颜鹏力毅然决然远赴北京,拜锔瓷名家王振海为师,开始了她的“锔瓷”之路。

  在学习过程中,颜鹏力用心揣摩每一块瓷片的形状、纹路,精确的计算和细致的打磨。有时,为了修复一件瓷器,颜鹏力需要花费数月时间,但她从未放弃过。颜鹏力说:“修一件东西,我可能要修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才能修好。我每次失败的时候,都会问自己是不是又急躁了,是不是因为自己热爱才选择走这条路的。”

颜鹏力正在工作室里锔瓷。 李明非 摄

  对缝、钻孔、打桩、锔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匠人的细心,有的瓷片特别薄,只能钻三分之二,一丁点的错误都有可能满盘皆输。颜鹏力告诉记者自己已经记不清练习时打坏了多少瓷片,常年使用锉刀,颜鹏力的手上布满了水泡,但她依然坚持着,热爱着。每天对着火炉和铁砧,反复锤炼,看着粗糙的金属材料,逐渐被打磨成自己所需要的形状,颜鹏力有了些许的成就感。

  颜鹏力说:“师傅在教我的时候,不只是从技艺层面去教,而是从一个理念出发,体现生活价值、艺术价值,还有社会价值等等,从不同层面,给我们讲解锔瓷。”要把锔瓷变为艺术品,仅仅会锔瓷才是第一步,颜鹏力要走的“锔瓷之路”还很长。

  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时,锔瓷是一种谋生手段,时至今日,“锔瓷”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有人说,锔瓷的意义就在于“有痕”,其过程也是锔瓷匠人的二次创作。这种二次创作让残缺变成了另一种美。

颜鹏力向记者介绍锔瓷作品。 李明非 摄

  颜鹏力拿起一件修复好的瓷器说:“你看这把壶,它表面上是完好无损的,但其实这把壶在出窑的时候,就已经窑裂了,我给它做了一个平锔钉,又在表面做了一个小荷叶的镶嵌,使瓷器看着更为精巧。”

  多年的练习,那些破损的瓷器通过颜鹏力的修复,锔钉或如繁星点点,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瓷器身上,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与温润的瓷面相得益彰;或似蜿蜒的银河流淌,顺着裂痕勾勒出独特的线条,让原本残缺的瓷器有了别样韵味。

  在锔瓷届有这样一个说法,“二十四样,一器一法”,意思是说锔瓷没有固定的锔法,所有的创意都取决于器皿的破损纹路。锔瓷过后,瓷器上的裂痕在锔钉的连接下,不再是瑕疵,而是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颜鹏力深知,锔瓷不仅仅是一种修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孤独与希望交织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锔瓷这一古老行业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除了修复瓷器,颜鹏力还致力于锔瓷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她不断开发新的文创产品,并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向更多人介绍锔瓷技艺的魅力和价值。2015年,颜鹏力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申请了自己的工作室,与学校合作开设锔瓷选修课,培养更多的锔瓷人才。

颜鹏力向学生传授锔瓷技艺。 李明非 摄

  颜鹏力说:“我最终的愿望是能够带着锔瓷文化走出国门,去做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在爱好的过程当中,能够不断发扬。”

  在颜鹏力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一件件修复好的瓷器,每一件都是她的心血之作,也是锔瓷技艺传承的见证。颜鹏力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锔瓷可能永远无法像现代工业制品那样普及,而她“在裂缝里种出的花”便拥有了特别的价值。(完)

【编辑:苏亦瑜】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