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服务提质升级 北京门头沟古村落焕发新彩_小恐龙蜘蛛池
关闭引导
文旅服务提质升级 北京门头沟古村落焕发新彩
2024-11-25 18:46
小恐龙蜘蛛池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吕少威)京西多古村,沿着蜿蜒的山路深入京西山区腹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便展现在眼前。

  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爨底下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历史悠久,因地处京西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而得名。爨底下村古军道、古商道和传统民居建筑充分展示了京西古村的文化魅力,是北京热门传统村落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游客在爨底下村游览。记者 吕少威 摄

  近年来,该村在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以及活化利用方面探索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一方面,爨底下村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注重传统建筑再利用,鼓励村民利用自家院落开发民宿、餐厅、文创商店等,以爨舍民居为代表的门头沟小院远近闻名。

  爨舍创始人韩永聪告诉记者,爨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非常值得深入挖掘,借助爨文化内核,他和团队持续发力,已开发了民宿、餐饮、IP文创、旅游、文化传播交流等几大板块,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游客在爨底下村游览。记者 吕少威 摄

  另一方面,爨底下村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祭祖、拜关帝、祭龙王、转娘娘驾、唱蹦蹦戏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都在相应时节得到恢复;每逢农闲时节,村里还在“小院有戏”舞台上演多种地方特色戏曲和说书表演。

  据爨底下村党支部书记韩巨岭介绍,该村将继续聚焦整体山水格局、明清山地合院、特色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在整体保护、活化利用、技术创新、公众参与与管理等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将爨底下村打造成为文物保护好、人居环境优、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的历史文化名村。

  为提升游客文旅体验、加强景区安全维护、切实提升服务质量,该村当前正在对爨柏景区内5处停车场进行提升改造,包括道闸系统、监控设备、安全护栏等设施设备的安装,以实现游客安心舒心逛古村。

  出爨底下村西北行,便来到了另一古村落——柏峪村。该村正在新建一条5公里长的沿山步道,步道周围是广阔的林地。“未来,这里将种植10种左右的果树,游客可一边观山景,一边逛果林,打造集观光、科教、亲子游、采摘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林下经济’。”柏峪村党支部书记刘阳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村也一直聚焦提升村容村貌和文旅服务品质,记者看到,村中道路宽敞整洁,指示标识醒目整齐,村口停车场新装了10座充电桩。据介绍,为应对旅游高峰期,该村将拓展更多停车位供游客使用。

  “柏峪文化剧场”是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传唱数百年的柏峪燕歌戏经常在此唱响。燕歌戏唱腔雄浑厚重,当地方音俚语(斋堂话)和生活习俗融入其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明清俗曲和地方小调、语言融合的代表,被研究专家称为“戏曲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门头沟区“小院有戏”文化品牌的加持下,燕歌戏被更多人知晓和传唱。

燕歌戏传承人陈全霞在柏峪文化剧场表演。记者 吕少威 摄

  斋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小胜表示,今年以来,在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项目和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斋堂镇正全力推动“五新斋堂”乡村振兴项目高效落地,以形成地区示范作用。据介绍,“五新斋堂”具体内容为:立足产业振兴,擦亮“品牌新斋堂”;立足人才振兴,凝聚“活力新斋堂”;立足文化振兴,唱响“红色新斋堂”;立足生态振兴,打造“神奇新斋堂”;立足组织振兴,构建“和美新斋堂”。

  韩小胜说,斋堂镇将坚持践行“两山”理念,厚植生态底蕴,以生态、红色、古村等文化为依托,激发项目连锁效应,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完)

【编辑:刘阳禾】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